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手机咨询 手机咨询

sony 手机_

tamoadmin 2024-09-04 人已围观

简介在介绍完 Xperia 1 II 的外在以及延续自历代 Xperia 的特色后,接下来就是针对实际使用面介绍这款 Sony 5G 旗舰机种;虽然 Xperia 1 II 大致延续 Xperia 1 的特性,但却也持续增加来自 Sony 影音与专业部门的特色。 时间回到一年前 Sony Mobile 推出 Sony Xperia 1 ,不仅从外型设计回归消费者熟悉的 Sony ,同时也自专业影像

sony 手机_

在介绍完 Xperia 1 II 的外在以及延续自历代 Xperia 的特色后,接下来就是针对实际使用面介绍这款 Sony 5G 旗舰机种;虽然 Xperia 1 II 大致延续 Xperia 1 的特性,但却也持续增加来自 Sony 影音与专业部门的特色。

时间回到一年前 Sony Mobile 推出 Sony Xperia 1 ,不仅从外型设计回归消费者熟悉的 Sony ,同时也自专业影像、影音加入更多属于 Sony 的集团元素,虽然对大众而言, Xperia 1 不是一款雅俗共赏的旗舰机,但对于发烧玩家而言, Xperia 1 确实是一款集结 Sony 特色的手机,而做为后继机型的 Xperia 1 II 也同样延续这样的理念,并持续进化加入集团元素。

仍为业界唯一的 4K 21:9 智慧手机

▲ Xperia 1 II 延续 21:9 的CinemaWide 4K HDR 设计

Xperia 1 II 的萤幕承袭 Xperia 1 6.5 吋 CinemaWide 4K HDR OLED 设计,提供一般 8bit 的 标准模式与 10bit 的导演模式两种设定,亦可选择自动模式切换,当观赏如 Netflix 时,可自动转换到导演模式显色;针对专业使用者,除了可自预设的几组色温选择以外,亦提供进阶的字定义白平衡,对专业创作者能够以自身的需求,与习惯的专业显示器萤幕进行校准。

虽然 Xperia 1 II 萤幕并非用高更新率面板,不过提供名为”降低动态影像模糊"的机制,关于此技术的原理在官方网页并未有解说,但根据 Sony 的说法,此模式启动后可在高速更新的画面(如游戏、**)使其呈现类似 90p 的视觉效果,降低高速动态影像在标准 60p 更新的残影。可说无论是色彩显像或是画面补强技术,皆源自集团下的 Bria 与 CineAlta 。

然而,作为业界唯一一家提供 4K 显示的智慧手机品牌, Sony 这一路上来相对辛苦, 4K 萤幕由于画素密度的关系,较同尺寸、同级距使用 QHD 或是 FullHD 解析的萤幕亮度较低,其次则是多数的串流影片服务虽提供 4K 短片,但并未开放给行动装置观看,虽然 Xperia 1 II 可藉内部影像提升技术升频到 4K ,不过明明有却不能原生观看是较为可惜的。

当前台湾少数支援 5G 的选择

▲ Xperia 1 II 的效能表现

由于台湾在近期才正式宣布开通 5G 服务,市场上能够支援 5G 的机种选择仍不多, Xperia 1 II 也是抢在 5G 服务登台的 5G 旗舰机种,笔者也在当前中华电信 4G 799 吃到饱租约到期前转为 5G 36GB 服务进行抢先体验,不过由于当前台湾 5G 基地台的覆盖率还相当初期,多数的时候仍是以 4G 网路为主。

36GB 说多不多,不过笔者个人习惯在住家与办公室使用 Wi-Fi ,加上使用习惯设定等,原本使用 4G 服务就鲜少超过 4GB 流量,对笔者而言 36GB 应该是相当充裕的,这也是笔者认为可舍弃吃到饱转为有流量限制服务的主因。

▲约在仁爱圆环附近得到的 5G 传输表现

▲约在松菸的 5G 表现,延迟仍有 14ms 表现

其次是虽然有 36GB 的上限,由于 5G 服务的满流量限速较 4G 时代来的充裕,中华电信是提供 5MB 的速度,以一般收信、阅读社群文字内容与查询资料还算充裕;不过对于已经惯用行动网路取代固网的使用者,目前转为 5G 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网路分享是设有上限的,不再像 4G 可无限制的作为基地台分享网路。

由于目前笔者并未加购加值服务,以及平常使用的服务并不会占用太多频宽,目前改用 5G 服务仍不像当初自 3G 转 4G 来的明显,不过除了能在非特定环境轻松的的提供高速网路就已经较当前壅塞的 4G 来的有利,其次是较 4G 更低的延迟也有助游戏玩家的体验,能提高操作与角色的动作同步情况。?

音讯进化、重新配备 3.5mm 耳机孔

▲自视觉到听觉与游戏的多媒体是 Xperia 1 II 的重点项目?

在音讯的部分, Xperia 1 II 维持与 Xperia 1 相同的前置双扬声器配置,这对于喜爱观看影片的族群是不错的设计,此次为了提供更优秀的扬声器表现,使用新设计的椭圆形单体,使其能在有限的空间提升音量,此外,除了获得 Dolby Atmos 技术加持外,也偕同 Sony 的音响工程师调音,搭配 CinemaWide 萤幕呈现剧院的视听。

不过对 Sony 爱好者而言,此次重新搭载 3.5mm 耳机孔的意义非凡;曾几何时,由于智慧手机轻薄化,碍于机构空间,或是推托给推广无线耳机技术,要在一款轻薄设计的旗舰机种看到 3.5mm 耳机孔变得如此困难, Sony 也自 Xperia XZ2 起的两年暂时消灭了旗舰机种的耳机孔,此次也不单纯是把耳机孔作为来那么简单。

先前在介绍外观特色提到, Sony 并未在 Xperia 1 II 的耳机孔保有先前搭配专属耳机的内建主动降噪功能,不过 Sony 除了强调线路设计追求高品质的音响级规划以外,此次添加来自新一代的 DSEE Ultimate 音质还原技术,强调透过 AI 技术进行还原,而在 2018 年后,新世代 Walkman 播放机的 DSEE HX 也强调结合 AI 技术,不晓得两个版本是否为相同世代。

▲再度添加?3.5mm 孔可视为展现集团音讯技术力的指标

对音乐爱好者而言,音质还原技术的评价通常很两极,早期的音质还原技术多半是进行强制升频,故若原始音档取样率过低,强制升频反而导致声音不自然,而无损格式反而会因为背强制升频后硬是加入原本针对低音质的处理方式,反使音质听起来下降;而后的 DSEE HX 则是利用选项的方式让消费者挑选处理的音乐类型,并避免高音质档案因启用导致耗损。

但 Xperia 1 II 的 DESS Ultimate 就是借助 AI 深度学习的方式,让引擎去学习如何还原与校正音乐的品质,使压缩音乐档案能够更贴近无损音档听感,并可直接侦测当前播放音乐类型进行补正,自取样率进一步提升低音域的延展,并弥补取样率较低的高频部分,尤其新式 DSEE Ultimate 相较旧式技术大幅改善高频部分的处理,使其更贴近原始音档的高频。

另一项新技术,则是 360 Reality Audio ,这是 Sony 在 2019 年 CES 所提出的一项音乐格式与技术,借由后制混音加入对音乐空间的描述,能够在二声道的耳机听到具备 360 度包围的音乐演出;由于此项技术需支援 360 Reality Audio 的音档解码,原本仅导入到 Sony 旗下蓝牙耳机, Xperia 1 II 成为第一款可搭配有线耳机实现 Reality Audio 播放的手机。

定位在整合多项功能于一机的 Xperia 1 II 音质不太可能与专业播放设备 Walkman 抗衡,不过在启用 DSEE Ultimate 后,确实以鉴赏耳机试听,对如 Spotify 、 KKBOX 等串流服务,能适度的补正中高频的延伸感,不过若与原始的 flac 档案相比仍略可听出区别,但至少笔者认为是可接受的,毕竟真的追求音质也不如直接购买 Walkman 。

虽然不太可能达到新世代 Walkman 的水准,笔者仍认为 Sony 重新为 Xperia 1 II 添加耳机孔绝对是利大于弊,毕竟现在主要的聆听方式转移到串流服务,能够直接连接网路的智慧手机仍比起音乐播放机来的方便使用,同时纵使不敌专业播放机,搭配一定水准的有线耳机,仍可发挥比多数真无线耳机更好的音质表现。

相机用户肯定会喜爱的 Photo Pro 摄影功能

▲再度进化的独立三镜头设计

不过此次 Xperia 1 II 对笔者而言,最惊艳的部分莫过于拍照,且并非单纯是硬体的提升,更关键的是此次如同源自 CineAlta 专业录影技术 Cinema Pro 翻版、来自 Alpha 与 RX 相机部门的 Photo Pro 拍照机能。

在镜头设定部分, Xperia 1 II 延续 Xperia 1 的独立 3 镜头、设计理念,但除了三个 12MP 感光元件皆有一定幅度的升级(标准镜头面积增加、广角镜头具备自动对焦)外,亦从原本的三个定焦镜头( 16mm 、 28mm 与 56mm )转变为如同搭配 16-35mm 、 24-70mm 、 70-200mm 的镜头理念。

▲ Photo Pro 只能以实体快门触发拍照

当然以 Xperia 1 II 的机身厚度设计,是不可能搭载真实光学变焦镜头模组的,故 Sony 的方式是以 16mm 、 24mm 与 70mm 三个定焦光学镜头组,搭配数位变焦的方式呈现数位,不过仍强调维持三镜头独立演算处理,同时在夜拍也并未如 Xperia 10 以主流的多张连拍合成,而是仰赖感光元件与基础演算法,可说是比较接近传统相机设计的逻辑。

不过就如笔者所说的,对于相机爱好者而言, Photo Pro 才是 Xperia 1 II 的神髓所在,且不光只是多数的主打机能(如超高速连拍)仅能在 Photo Pro 启动,更重要的是 Photo Pro 的使用介面更符合数位相机使用者所习惯的设计;由 Alpha 与 RX 团队操刀的 Photo Pro 介面,可说是 Sony 当前新一代相机操作介面的翻版设计。

▲可将快门长按快捷设为快速启动 Photo Pro

▲整体 UI 与 Sony 相机有相同的设计语言

不同于标准相机介面, Photo Pro 活用 Xperia 1 II 的 CinemaWide 超宽比萤幕,把取景集中在左侧,右侧则为类似专业相机的各项设定,并提供全自动、 P 、 S 与 M 等模式,同时也把 Alpha 相机熟悉的对焦显示方式带到 Photo Pro 当中,但同时也须使用实体快门键拍摄,就有数位单眼相机使用经验的消费者, Photo Pro 的介面给人亲切且熟悉的氛围。

▲营造宛若镜头切换的特质

▲介面酷似 Sony 当前的相机介面

同时,在 Photo Pro 调整相机焦段也更为有感,除了直接以焦段数字呈现三个镜头的切换外,搭配滚动式带有焦段显示的数位变焦,亦使 Xperia 1 II 像是搭配三颗变焦镜头拍摄,同时以焦段数字精确的掌握目前的情况,比起一般相机介面只以变焦倍率的显示方式,对有使用相机经验的拍摄者,也更有助于掌控焦段的使用情况。

且虽然 Xperia 1 II 无法完全复制一般相机的机械式人机互动设计,但直接把常用功能以独立虚拟键区块配置的设计,也使设定 Xperia 1 II 拍照参数犹如相机一般方便,同时若担心误触,右下角还有锁定按键,能避免操作时误触导致设定跑掉;不过使用实体按键拍摄这点倒是有好有坏,机身扁平的 Xperia 1 II 不若相机有握柄设计握持时仍要小心避免手滑掉落。

▲部分拍摄的样张

在这边不谈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单纯谈使用经验,笔者认为 Photo Pro 的拍摄表现才算是 Sony 赋予 Xperia 1 II 应有的水准,不光只是使用体验上的差别,而是从影像的处理方式可感受出不同,使用 Photo Pro 所拍摄的照片,总感觉整体影像表现更为出色。不过更重要的是 Photo Pro 能够轻松地掌握与改变曝光值,配合即时预览拍出自己预期的曝光表现。

▲部分 Xperia 1 II 的样张

若以笔者个人的感受,超广角与标准焦段所拍摄的结果皆相当出色,尤其此次 24mm 焦段使用较 Xperia 1 更大的感光元件,无论是画质或是低光源拍摄的结果都更好,超广角 16mm 则在新添自动对焦设计后,更能依照拍摄的题材取得更凝聚的景深效果。

▲ 70mm 的表现是三颗镜头当中表现落差较大的

▲ 70mm 无损变焦道 200mm 的画质

然而 70mm 长焦镜头的表现就算是三个镜头当中比较不理想的,首先是白平衡有较明显的偏黄,其次影像品质也较差,且最近拍摄距离偏长,想利用较长焦的特质针对小型被摄体进行景深压缩也不太容易。

▲在缺乏多张拍摄夜景合成之下的夜拍表现相对弱势

另外,虽然 Sony 强调借由较大的感光元件能在不需一段时间进行多张合成的情境拍摄良好的夜景照片,不过笔者认为从实际看到的结果,纵使是使用 24mm 镜头拍摄,在低光昏暗的环境的表现,仍较具备夜景模式的竞品来的逊色,细节资讯相对缺乏,画面的层次感也较差,个人觉得仅有光线相当明亮的情况才比较有实用性。

▲使用标准相机 拍摄的照片

虽以笔者的立场,手机的镜头只要有一颗高品质、拍摄焦段泛用、光圈够大的 24mm 广角就相当充裕,不过以当前的市场趋势,别说是高阶手机、中价位主流机种没有三镜头就会成为消费者诟病的理由之一,也不难想像 Sony 现在会坚持在旗舰机搭载三镜头的配置想法。

然而 Sony 希望尽量减少多镜头演算的独立三镜头配置是否符合大众美学,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笔者不是要否定 Sony 的逻辑,而是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他们追求的不再是真实的光学品质,毕竟在数位的时代,光学的缺陷有很多可透过数位弥补的地方,一般消费者重视的是能否随拍就有好照片。

但如同先前所述, Xperia 新产品策略是更着重在核心族群,锁定在 Pro-Sumer 进阶使用者,如先前 Xperia 1 搭载的 Cinema Pro 就是把专业摄影的设定与介面下放到手机,而 Xperia 1 II 则是更进一步连相机也加以专业介面化,吸引特定消费族群的用意相当明确。当然 Xperia 1 II 也还是保有一般相机介面,不过比起 Photo Pro ,使用体验就逊色不少。 希冀以集团价值性杀出规格重围的新世代旗舰。

更加完整的 One Sony in the Pocket

▲把 Sony 集团各领域技术凝聚在口袋当中是 Xperia 旗舰机的发展方针

当智慧手机发展至今,相较初期百家争鸣各有特色,历经多年的发展,在消费者喜好越来越分明, Google 允许品牌商能自定义的部分越来越紧缩,现在旗舰机种的特质日趋接近,除了对消费者造成品牌困难外,以品牌的立场,亦越来越难借由品牌价值与装置特色守住核心消费者,也使得 Sony Mobile 决定走向以集结 Sony 集团产品特色为战略主轴。

去年 Xperia 1 展现 Sony 的企图心,不过当时虽在相机的硬体设定有导入 Alpha 的概念,不过当时操作介面仍较贴近公版设计,但此次 Xperia 1 II 不仅在相机硬体方面提升,还借由 Photo Pro 介面进一步提供宛若 Alpha 相机与 RX 相机的操作感,更能引起传统相机的中度以上使用者共鸣。

以产品的特质而言, Xperia 1 II 实现了将 Sony 集团各领域的影音与专业制作集结在能放进口袋的尺寸内,宛若一把可呈现 Sony 所有面向的瑞士刀,藉以透过单一装置展现集团的技术力,实践当初 Sony 自 Ericsson 手中取得 Sony Ericsson 股份后意欲打造的集团技术结晶的目标。

为什么Sony手机很少人用?

在手机市场上,Sony手机的市场份额一直很低,很少人使用Sony手机。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Sony手机很少人使用的原因。

缺乏创新

Sony手机缺乏创新,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相比其他品牌的手机,Sony手机的设计和功能上并没有太多的亮点。而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缺乏创新的产品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

价格偏高

Sony手机的价格普遍偏高,很难吸引到普通消费者的购买。相比其他品牌的手机,Sony手机的性价比并不高。虽然Sony手机的质量和做工都很不错,但是价格过高也是导致其市场份额低的原因之一。

缺乏营销

Sony手机在市场营销方面做得不够好。相比其他品牌的手机,Sony手机的广告宣传和推广力度都比较小。很多消费者对Sony手机的了解并不多,导致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如果Sony能够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或许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综上所述,Sony手机很少人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缺乏创新、价格偏高以及缺乏营销。如果Sony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改善,或许能够提高其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消费者。